龙头节由来是怎样的?龙头节的食俗有哪些

时间:2023-08-24人气:作者:百科知识网

龙头节又被称为“龙抬头”,它是我国民间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,在龙头节当天举行庆祝仪式,人们庆祝“龙头节”,以祈龙消灾赐福,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故“龙头节”流传至今。今天为您带来的是关于龙头节的由来,希望您喜欢。

本文目录

1、龙头节由来

2、龙头节是什么意思

3、龙头节的食俗有哪些

1

龙头节由来

农历二月初二,民间称这一天“龙抬头”,象征着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这一天全国各地吃食也都有讲究。二月二吃什么好?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、春饼、爆玉米花、猪头肉等,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,但大都与龙有关,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“龙”的头衔,如吃水饺叫吃“龙耳”;吃春饼叫吃“龙鳞”;吃面条叫吃“龙须”;吃米饭叫吃“龙子”;吃馄饨叫吃“龙眼”。

在我们山东这那一带普遍吃饺子,各家用黍面枣糕,以油煎之,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,名曰‘熏虫’”。还有吃炒黄豆又名蝎子爪之说。

俗话说“龙不抬头,天不下雨”,龙是祥瑞之物,又是滋润万物的主宰。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节日,这一天民间有理发的习俗,更有“二月二,剃龙头”之说,所以整个正月里,理发店门可罗雀,生意很少。而一到二月二这天,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。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,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,而是讨个吉利。

昨天去逛街的时候“我听河北的一个在裕德纸杯厂上班的男青年说,正月剪头死舅舅”的说法,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,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,相沿既久,原作是“思旧”正月不剃头,遂误是“死舅”。

正月为一年之始,有如一日之晨。正月一个月不剃头,以此来缅怀祖宗,思念明朝旧制.也就有了“正月不剃头--思旧”这句话。所以这种“正月不剃头”的习俗,最初压根就和舅舅没关系。这种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,为了避免因“思旧”遭到政府的清算,就演变成了“正月不剃头--思舅”,用“思念舅舅”来为正月不剃头做注解。后来,“思舅”被讹传为“死舅”,以讹传讹,也就有了后来“正月里剃头死舅舅”的说法。

二月二龙抬头之日,如果不去理发店剪发的话,你可以给家人、哪怕是婴儿,剪掉一根头发也是可以的,理发不在数量的多少,而在于心态问题。即使自己剪掉一根头发,那么你就会趋吉避凶了,吉祥如意了。儿童理发,叫剃“喜头”,能保佑孩童健康成长,长大后出人头地;大人理发,辞旧迎新,带来好运,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。

2

龙头节是什么意思

龙头节又被称为“龙抬头”,它是我国民间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,在龙头节当天举行庆祝仪式,人们庆祝“龙头节”,以祈龙消灾赐福,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故“龙头节”流传至今。

传说龙头节起源于伏羲氏时期,伏羲氏“重农桑,务耕田”,每年二月二这天,“皇娘送饭,御驾亲耕”,自理一亩三分地。后来黄帝、唐尧、虞舜、夏禹纷纷效法先王。

龙头节理发,俗称“剃龙头”,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。

龙头节不能空锅,毕竟这是一年的开头,空锅的话总感觉这一年会不太顺利,一年吃不饱。

3

龙头节的食俗有哪些

饺子有的形似元宝,有的形似耳朵,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“食龙耳”。“舒服不如倒着,好吃不如饺子”,在“龙抬头”这天,讲究吃“肉菜饺子”,即馅中有肉又有菜,取“肉菜”之谐音“有财”,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。

在北京、天津等一些地区,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,称之“食龙胆”。油炸糕色泽金黄,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。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,再把黄米磨成面,即成黄米面,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“黄、软、筋、香”四大特点,吃的方法有两种,一是“素糕”,二是“油炸糕”。

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,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,立春吃春饼叫做“咬春”,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“龙鳞”,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。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,饼内卷入酱肘子、猪头肉、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、萝卜、豆芽等蔬菜。

老北京的习俗,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“驴打滚”品尝。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,有“财源滚滚”的吉祥含义。

农历二月二,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。所谓面旗子,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,长、宽3-2厘米。将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热炒制就成炒面旗。

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“龙须面”讨个好彩头。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,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,下滚水如银龙入海,故而得名。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,在立春当日,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,宛如龙须,皇帝胃口大开,龙颜大悦,赞不绝口。从此,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点心。二月二食龙须面有“顺顺溜溜、顺心如意”的美好寓意。

标签: 龙头节  由来  食俗  
展开全部内容
本类推荐
本类排行
热门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