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戏曲的雅部是指?元代最著名的戏曲品种是

时间:2023-05-17人气:作者:百科知识网

我们中华文字博大精深,其实我们的戏曲艺术同样也是博大精深,经典国粹,那接下来考考您,您知道清代戏曲的雅部是指什么吗?元代最著名的戏曲品种有哪几个呢?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出自哪个戏曲?让您瞬间感受到戏曲的魅力所在。

本文目录

1、清代戏曲的雅部是指

2、元代最著名的戏曲品种是

3、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出自哪个戏曲

1

清代戏曲的雅部是指

清代戏曲的“雅部”指的是昆曲。在清朝的时候,将昆曲称为“雅部”,昆曲之外的其它地方戏曲称为“花部”,而之所以这样区分,是清朝时对于艺术的鉴赏和品评,雅,指的高雅纯正的意思,而花指的是杂乱粗俗的意思,可见当时昆曲在戏曲中的地位之高。

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、剧种,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,它发源自600多年之前,是由昆山人顾坚草创,到了明代嘉靖年间,当时有名的昆曲音乐家魏良辅有对昆山腔进行大胆的改革,吸收余姚腔、弋阳腔以及海盐腔的特点,正式形成了昆曲。

昆曲的表演,也有其独特的形式,最大的特点就是感染力强、动作细腻柔美,唱腔和舞蹈巧妙结合,而在语言上,根据丑、副两类角色的念白,通常可以分为南昆和北昆,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别,但是附和当地的语言特色。

昆剧的影响

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因此昆曲才有“中国戏曲之母”、“百戏之祖”的美称,它是中国戏曲史上拥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,基础深厚,不管是在文学史、音乐史还是在舞蹈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。

2

元代最著名的戏曲品种是

元代最著名的戏曲品种是杂剧。杂剧指的是将歌曲、宾白、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,这种艺术最早见于唐代,在当时和汉代的“百戏”是差不多的,是除了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的其它各色节目,到了宋代,杂剧才逐渐变成了对于新表演形式的专称。

杂剧是在宋代的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,它的题材是一本四折的形式,这也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,在四折之中还可以加两个“锲子”。

在北宋之后,杂剧有的随着南宋南迁,也有的被金朝所继承,形成了不同的杂剧形式,被称为院本,不过性质上和宋杂剧没有区别。南宋初,南方也产生了一种和宋杂剧不同的戏曲——南戏,又被称为戏文,其特点是完全表演故事,结构可随故事而变化,不像宋杂剧只由三段构成。

元朝杂剧发展至鼎盛

元初到元大德年间,元杂剧的发展达到了鼎盛,京都包括各地的杂剧演出都非常多,名家辈出,现在许多好的杂剧作品,都是那个时候出现的,例如《窦娥冤》、《单刀会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赵氏孤儿》等。

3

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出自哪个戏曲

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出自黄梅戏《天仙配》,它也是黄梅戏中经典的唱段。《天仙配》又名《七仙女下凡》,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,私自下凡和凡人董永结为伉俪,共度美好生活,但是最终却被玉帝生生拆散的爱情故事,在我国传唱度非常广。

《天仙配》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“三十六大本”之一,是根据东汉时期董永遇仙的故事改编而来,最先将其编入画本的是宋元时期的《董永遇仙传》,最早编成杂剧是在元代,到了明代只在民间出现过,早已失传。

1952年,班友书等人改编了《路遇》一折,将董永由秀才改为农民,并将七仙女由“奉旨成婚”改为“思凡下嫁”,到1953年陆洪飞有改变了全本,形成了《卖身》、《鹊桥》、《路遇》、《上工》、《织娟》、《满工》、《分别》这七场戏,后来在演出实践中,将《卖身》去掉,定为了六个场次。

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体现心情是什么

《天仙配》中唱道:“树上的鸟儿成双对,绿水青山带笑颜。随手摘下画一朵,我与娘子戴发间。”这一段出自“满工”后的对唱,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氛围,体现了夫妻二人对终于回归家园,过上男耕女织生活的憧憬,也歌唱了他们美好坚贞的爱情。

标签: 清代  元代  戏曲  
展开全部内容
本类推荐
本类排行
热门话题